中国网海峡频道12月18日讯(李永贵) 从刚创立初期10人不到的团队,到如今壮大成近一千多人的队伍;从解决个人的生计问题,到带领公司实现年产值几十亿元;从摸着石头过河,产品单一,到行业领先并成为行业标准。这不仅是福建祥鑫股份18年来的蜕变,更是中国制造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。
“从事制造业,除了要有不断专研创新的恒心,也要有耐得住寂寞的决心,更要有家国情怀的抱负之心。”日前,福建祥鑫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铁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,道出了十八年来深耕制造业的那些“酸甜苦辣”。
福建祥鑫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2002年,总部位于福州闽侯东台工业区,总占地面积约660亩,现有员工近一千多人。股份公司还下设祥鑫特材分公司、祥鑫五金子公司、祥鑫新能源子公司、军工事业部、祥鑫金属材料研究院、祥鑫技术研发中心。
据黄铁明回忆,起初开始接触制造业,纯粹只为了解决个人的生计问题。自己在制造业深耕多年后,才谋生出创立公司的想法。“说干就干,还得干出点样子。”多年来,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干劲,黄铁明带领团队始终致力于生产航空、航天、兵器、舰船、核工业、轨道交通、国防军工特殊行业领域专用的超高性能特种铝合金挤压材、锻压材。
勇者谋子,智者谋势。祥鑫以敏锐的眼光,预见市场方向。2013年,祥鑫股份投资12亿元,在东台工业区,建设先进的高精控制熔炼、静置、铸造设备,引进意大利高精度双动正向、双动反向及国产高精度挤压机、锻压机和配套设备,共30多条现代化生产线,由此成为华南地区第一家超高性能特殊铝合金铸造材、挤压材、锻压材的研发、生产企业。
2019年,祥鑫股份以福建祥鑫新能源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为合作平台,通过增资引入海纳川进行战略投资,启动投资10亿元,占地200亩,引进全自动特种铝合金新能源轻量化专业加工产线,合资后,双方将进一步深化合作,实现资源优化配置,共同进军全球汽车轻量化市场。
卓越的产品,可靠的质量,让祥鑫获得了权威的认可与青睐。截止目前,祥鑫公司累计专利申请104项,其中新材料发明专利61项,授权24项,且多项材料发明产品技术已实现产业化。正式依靠优越的产品品质和技术,祥鑫作为主起草和参加单位,起草了多项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。并先后获得医疗器械、汽车、电网、航空航天、军用装备等多个领域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。2017年,更是成为全国民参军目录中唯一一家特种铝及铝合金挤压材、锻压材研发生产军民融合企业。
十八年来的深耕坚守,换来的是一张张可喜的成绩单。十三五期间,祥鑫股份年产值每年实现50%增长,到2022年,公司将实现年产值100亿以上。今年受疫情影响,业绩不降反升,同期增长30%左右。谈及企业所取得的成绩,黄铁明说,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团队专研创新,以及对中国制造业的一种家国情怀。
以科技驱动发展,以创新引领生产力,祥鑫始终精益求精地打造一流企业,用实力铸造成功的高度。
据介绍,公司设有祥鑫金属材料研究院及祥鑫技术研发中心,内设博士后工作站,建筑面积7100平方米,拥有85人的专业研发队伍,公司每年投入研发费用不低于销售收入的3%。
为扩展创新活力,祥鑫还与哈工大、中南大学、北京理工大学、福州大学等高校以及德国、日本、俄罗斯、意大利、乌克兰等国家的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科技协作关系,进行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合作,不断孕育产业新技术,开辟产品新空间。除了院校合作,祥鑫还坚与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、西安航空制动科技有限公司、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、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、中航锂电(洛阳)有限公司、中国铝业研究院对材料的应用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协议。
“在‘十四五规划’建议当中强调,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,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、产业现代化,这些都是我们干实体、干制造业非常利好的消息。”黄铁明说,我国广阔的市场机遇和完备的产业链、产业集成优势是中国制造业在后疫情时代的重大底气。关键是练好内功,要加大创新,要乘势而上、顺势而为,要推动降本、提质、增效,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